广东省委、省政府发文全力推动珠海、汕头、湛江三市加快发展——三子齐落,激发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2021.4.2)

来源:南方日报

 

三子齐落,激发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3月29日,随着三份重磅文件的发布,珠海、汕头和湛江三市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广东以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全力推动三市加快发展,着力破解全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具体而言,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认为,广东集中资源加快这三个城市发展,将推动三市在新发展格局、‘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挖掘潜力,再创发展新优势  

如何让潜力和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在文件中体现明显。  珠海通过对接澳门和香港,在对外交往和经济技术合作上具有显著优势。此次文件提出,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打造珠港澳跨境电子商务枢纽基地;全力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强与澳门在跨境金融、绿色金融、中药材现货交易等领域深度合作。  

“珠海可以探索和香港、澳门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形成制度性开放新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认为,以制度型开放推动珠澳全方位合作,大有可为。  

汕头是著名侨乡。文件明确提出,引导激励华侨华人在支持和参与祖(籍)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参事、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认为,汕头人一直有浓厚的经商传统,民间经济活跃,汕头要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回流。  

湛江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衔接位置,土地、人口等经济要素丰富,具备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空间和条件。近年来,通过引入多个重大产业项目,正在进入重大发展机遇期。  

此次文件提出,支持湛江推动绿色钢铁、绿色石化、海工装备、清洁能源等重大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平台,以东海岛为主战场建设现代化世界级临港产业集聚基地。  

做强“核心”,提升城市能级  

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尽快补足发展短板,提升城市能级,成为此次发文的另一个重点。  

以珠海所处的珠江西岸为例,长期以来,相对于珠江东岸存在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等短板。  

文件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特色金融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枢纽型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等。  

经济特区汕头,近年来在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和深圳等其他经济特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为此,文件提出,要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完善创业投资发展的法治环境,跻身营商环境先进地区行列。  湛江拥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但县域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在公共服务等方面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存在差距。此次文件明确,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商贸服务中心等。  

跨城联动,促进协调发展  

珠海、汕头、湛江,三个城市的区位特点、经济规模和城市建设各有特点,为何此次同时发文支持?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份文件立足于推动三市在新发展格局、“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把三市改革发展放到全省推进珠西崛起、两翼齐飞的战略格局中系统谋划,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从地图上可以发现,三座城市都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珠海、汕头和湛江分别是珠江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对周边区域城市的辐射带动。  

珠海一方面通过连接港澳可以发挥国际化优势,另一方面聚集社会经济发展要素可以平衡珠江两岸发展。  汕头则是汕潮揭都市圈的“领头羊”,在与深圳合作方面前景广阔。文件提出,建立健全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深圳、汕头两市比较优势,引领深圳都市圈和汕潮揭都市圈融合互动发展。  

就在今年初,深圳与汕头签署深度协作框架协议,广州与湛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核+双副中心”的机制引发关注。  

“升级版”珠海:带动珠江西岸崛起  

广东对珠海提出“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新典范、民生幸福样板城市”五大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在广东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进程中,珠海通过打造“升级版”经济特区,不仅有望加快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也将更大程度释放澳珠极点发展潜力,带动更广大区域发展。  

打造“大桥经济区”  

纵观珠江口三大都市圈,经济体量上,广州、深圳都市圈GDP都已超过4万亿元,远超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1.1万亿元。同时,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仍不明显。  

破解广东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问题,使命落在珠海身上:加快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辐射珠江口西岸跃升发展。  

“珠海下一步的目标和方向,是建设‘升级版’的经济特区。”张玉阁建议,通过“升级”,要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文件提出,珠海要建设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比如,支持珠海自身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探索实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的重大改革举措;赋予珠海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则放的原则下放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甚至优先部署省级重大改革试点,如支持珠海在已取得使用权的无居民海岛上探索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海还将进一步做强澳珠极点: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引领,形成珠澳全面合作新格局;注重发挥港珠澳大桥联接三地纽带作用,联动港澳打造“大桥经济区”;加强与港澳消费市场互补和联动,支持珠海建设区域消费中心。  

建设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升级版”的珠海经济特区,有两个关键词:现代化、国际化。  

珠海创新有底气、有亮点。到2020年底,珠海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3.15%,在省内仅次于深圳;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欧比特宇航级卫星芯片等一批高精尖产品不断涌现。  

文件提出,支持珠海加快建成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争取在珠海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科技创新要引领,产业动能需增强。发展好实体经济、现代金融服务业、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是广东对珠海的期待。  

在广东重点打造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珠海已有鲜明的特色与方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五大产业集群将冲击“千亿级”规模,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持续壮大,助力广东打造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现代化”意在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则剑指高水平开放。  

“珠海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要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这就要求珠海在融入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同时,还要着力提升‘国际化’。”张玉阁表示。  

对内开放,重在融入国内大市场,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将是关键。对外开放,重在对接国际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是广东赋予珠海的新使命。  

活力特区汕头:联动深圳辐射汕潮揭都市圈  

特区的活力,体现在争分夺秒抢抓发展机遇的细节里。汕头获得经济特区+省域副中心“双重赋能”,在这背后,是其与深圳协同,带动汕潮揭都市圈,推动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活力特区  

“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被放在了此次汕头五大战略定位之首,足见“活力”的重要性。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表示,要通过内外发力,激发汕头的市场活力、创新活力、城市活力。  

文件提出,汕头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比如,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支持汕头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领域深化改革等。  

广东的支持也可谓不遗余力:部分省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应放尽放”,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在用地、用人和财政上给出真金白银,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  

作为汕潮揭都市圈的“龙头”城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要通过产业发展、创新驱动、交通辐射等,带动沿海经济带东翼的整体腾飞。  

然而,单凭汕头自身,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创新水平来看,都难以实现。深圳与汕头的连接和协作也就格外重要。  

文件将“建立健全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机制”作为保障措施的单独条目列出,提出:探索建立两市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探索共建产业园,支持深圳“创新+”“设计+”赋能汕头传统优势产业等。  

张燕说,深圳和汕头完全可以在经济指标、企业利税、营商环境改革等方面深度联动,探索新的协同发展模式,将来还可以在全国推广。  

打造和美侨乡  

千百年来,千百万汕头人从家乡的海湾出发,漂泊海外,很多在当地扎根发展,取得累累硕果。  

文件明确提出,建设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引导激励华侨华人在支持和参与祖(籍)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林勇认为,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有三项功课要做:一要吸引人才回流,特别是商业人才和技术人才;二要优化政策为侨资产业进入汕头提供方便;其三,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发展医疗健康和养老产业,给华侨更宽松的生活创业环境。  

这需要文化建设的久久为功。文件提出,打造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示范城市、独具韵味的粤东文化明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潮汕文化中心。  

这需要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文件提出,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完善创业投资发展的法治环境,跻身营商环境先进地区行列。  

这需要城市建设的快步跟上。文件提出,推动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加强学科建设,支持汕头建设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重点医学实验室。  

此次文件发布为新的起点,汕头正在加速营造良好环境,凝聚众智众力,让侨乡特色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并推动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  

省域副中心湛江:打造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  

当前,湛江迎来历史发展机遇,可同时受到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一带一路”等多项国家战略利好带动,文件出台正当其时,其中有三方面特点尤为引人关注,一是“区位”,把湛江放到全省推进沿海经济带两翼振兴发展的战略布局中来系统谋划;二是“产业”,支持湛江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三是“服务”,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省角国尾”到“省域副中心”  

在林勇看来,湛江与汕头同样处于“省角国尾”,远离珠三角核心区,客观上受到的经济辐射较少。  

势随时易,在广东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进程中,湛江被确定为承担沿海经济带西翼一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从“省角国尾”到“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的区位优势如何重构?  

随着一个个重大交通项目的加快推进,湛江正加快构建以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陆海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以往“短板”正成为“新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一批国家级战略的谋划实施,湛江正从过去三省交界边缘区变身多项国家战略的利好“重叠区”。  

往东,湛江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珠三角各市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往南,深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进程;往西,作为唯一地级市,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产业是区域振兴发展的基石。  

在东海岛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施工现场,每天有600—800台车在工地24小时昼夜不停地作业。  

作为中国第五大岛,东海岛地势平坦开阔,投资分别超100亿美元的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均选址于此。截至目前,已有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湛江。  

随着一批百亿美元级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绿色钢铁、绿色石化、海工装备、清洁能源等世界级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湛江正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集聚基地。  

“湛江工业体量大、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发展空间巨大,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全有可能。”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表示。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当前,湛江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与省域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尚有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足。对此,文件要求,加快提升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确提出建设创新、文化教育、医疗、商贸服务等区域中心。  

就教育方面来说,广东支持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纳入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围绕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支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大平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湛江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建设。聚焦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加快建设高水平医院。  

此外,湛江还将进一步打造成为区域商贸服务中心,培育建设地区特色突出、有效衔接琼桂、辐射粤西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通过强化这四个中心,必将有助于充实和提升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带动沿海经济带西翼振兴发展。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