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动态】
本土企业如何打败跨国巨头
在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纷纷向国外跨国企业敞开大门之初,许多人都认为,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雄厚的财务资源、强大的品牌,以及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系统,跨国巨头们会一举横扫本土公司。然而,人们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相反,那些本土公司不仅在核心业务领域成功击退了来自跨国公司的挑战,成为了市场领先者,而且常常能够先于国外竞争对手抓住新的机遇。
那么,为什么跨国公司制定的战略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没能奏效?本土公司又是如何在这场激烈竞争中取得胜利的?跨国公司要想在新兴市场站稳脚跟,该怎么做?
作者认为,跨国公司的战略之所以没能奏效,部分原因在于,许多跨国公司错误地认为新兴市场要比发达国家市场落后很多年,它们最终会向发达国家市场看齐。它们还认为,自己现行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主张早晚会在发展中国家开始发挥效用。而对于本土公司的成功之道,作者通过对新兴经济体50家本土龙头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了6个共同成功因素。那些本土公司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会综合考虑其中至少4个因素——有时甚至是所有6个因素,然后制定出周密的战略。
开发定制化产品或服务本土龙头公司十分了解本国的消费者,也清楚自己所在市场的结构特点,因此,它们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高度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如中国的好孩子集团、腾讯公司,以及印度的洗发液生产商Cavin Kare公司。
开发商业模式,克服主要障碍精明的本土公司十分善于发现国内市场中的关键挑战,而且从一开始就制定战略来克服或规避这些障碍,如中国的盛大网络。虽然跨国公司随后也会效仿这些策略,但到那时,本土公司已经强化了它们的先发优势。
部署最新的技术与人们的普遍认识相反,本土成功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常常采用最新的技术。新技术的运用降低了运营成本,也使公司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有助于它们战胜那些认为用旧技术就能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竞争对手,如巴西的Gol航空公司和印度的古吉拉特邦牛奶合作社联盟。
利用低成本劳动力,进行内部人才培养许多本土龙头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都利用了低成本劳动力资源,而不是依靠自动化手段,如中国的分众传媒。另一方面,在新兴市场,公司很难找到并留住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才,所以许多成功的公司都在内部培训方面投入了巨资,如印度的阿波罗医院。
快速扩大规模在新兴市场,只有经营规模覆盖全国的公司才能够取得规模效益。许多本土龙头公司都是在实现了范围经济后,再去追求规模经济。有些本土龙头公司为了加快有机增长还纷纷建立了区域性组织,如中国的好孩子集团。
注重人才投资,保持快速增长许多公司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可能会面临崩溃。对此,精明的公司会尽量降低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动率,并通过管理系统的制度化,积极应对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如俄罗斯的WBD食品集团。许多本土龙头公司还利用股权估值飙升的吸引力和职业快速发展的美好前景,从跨国公司吸引人才。
因此,作者认为,虽然本土公司的平均实力还很弱,但跨国公司最好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战略。跨国公司要想在本土龙头公司的“地盘”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双管齐下:仿效本土公司制定的六因素战略;同时制定本土公司不易模仿的其他战略,就像百胜集团、诺基亚和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所做的那样。
外资看好上海商业地产市场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帕提·沃德米尔(Patti Wald Meir)
尽管全球经济出现放缓,而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re)上周末的落成开放又将提供更多的办公区,但上海的商业地产业仍处于普遍繁荣当中。由日本地产大亨森稔(Minoru Mori)投资建造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101层,是中国最高的建筑。
房地产公司高纬物业(Cushman & Wakefield)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汤普森(Michael Thompson)表示,写字楼地产处于繁荣期的观念是如此的深入人心,这使得上海可能最终会与上世纪80年代“大爆炸”时期的伦敦相媲美。当时,金融自由化使伦敦金融区的规模在10年内扩大了一倍。
汤普森表示:“上海有潜力成为亚洲的纽约。”他补充道,进一步大幅放松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管制,包括最终实现人民币全面可兑换,将成为推动这种增长的催化剂。
他对市场的乐观看法得到了这个中国金融之都大多数房地产专业人士的附和——森稔上周预测,即使有些潜在承租人存在财务问题,上海的写字楼需求仍将保持强劲。
尽管上海股市已从去年高点下跌逾50%,而且中国住房市场出现明显的疲软迹象,但森稔仍表示,当前是在上海启用一个巨型摩天大楼的伟大时刻。
“上海总的写字楼面积并不大,”他表示:“上海刚开始向一个全球金融中心转型。”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远高于浦东原先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其隔壁的88层的金茂大厦(Jin MaoTower)。森稔预测,尽管他这座新建筑里的办公区域租金是上海最贵的,但其入住率在一年之内也将达到90%。大多数房地产专业人士认为,这并非不切实际。该建筑投入使用之初的入住率为45%。
森稔在建造这个地标性摩天大楼的10多年里,曾遇到过亚洲金融危机和中日政治关系紧张。他预计,在迅速扩张的陆家嘴金融区,未来10至15年内将需要增加相当于现有办公区2至3倍的写字楼。
森稔补充道,仅由上海政府建造一个甚至更高的摩天大楼(定于未来5年内在陆家嘴完工)将无法满足需求。
汤普森表示:“上海相对来说仍然较小。”他指出,上海写字楼总面积为1300万平方米,低于香港的3000万平方米和纽约的4500万平方米。
上海的写字楼市场从1990年的150万平方米增长至现在的1300万平方米,这已经是“非同寻常”了。
“伦敦、东京和纽约用了100年时间建造它们的中央商业区——上海有可能只用30年就实现这一目标,”汤普森补充道。他预测,上海的写字楼将在2000至2010年间迅速增长至1700万平方米。
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驻上海的董事总经理顾东尼(Anthony Couse)预计,从现在起至2012年,上海高档写字楼市场将会扩大一倍,至600万平方米。
“从租金角度看,这在世界其它任何地方都可能意味着灾难,”他表示——但是在上海,租金是有需求作为支撑的。
顾东尼表示:“你最不想遇到的一件事就是,在一场人才大战中发现办公区已经用光。”他指出,许多大公司都在用一流的办公区来吸引供不应求的高素质人才。
他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上海的写字楼并不贵。”
广东外贸政策大转向:
一般贸易补缺加工贸易
本报记者获悉,8月18日至21日,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派出十多名来自该省经贸系统的处级以上官员,赴浙江省进行针对一般贸易的特别调研。短短四天内,调研组走访了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嘉庆、金华、台州等多个市。
“省里非常重视这次调研。”一位参与调研的官员透露,“这关乎着广东外经贸未来的结构调整方向、以及广东数量庞大的出口企业未来发展的问题。”
而在这次调研展开之前,广东连续召开了全省外经贸工作座谈会以及省经贸系统最高级别的内部分析会议。
广东省外经贸厅一位官员透露,这两个会议均提到了广东省外贸政策如何转向的问题。一般贸易则成为转向的突破口。“下半年一般贸易将获得广东省财政的重点扶持。”他表示,“保加工贸易,促一般贸易,成为共识。”
取道浙江
浙江省的贸易结构引起了调研组的高度关注。
据浙江省外经贸厅统计,上半年,浙江省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74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8%,其中一般贸易出口570亿美元,增长27.5%,增速快于加工贸易6.2个百分点,比重达到78%。
而今年上半年,一般贸易占浙江省进出口贸易总额73%,加工贸易占27%。一般贸易在全国外贸总体走低的背景下拉动了浙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51.05%,高出全国22%的水平接近30个百分点。而我们的外资企业出口仅占35.3%,这样的外贸主体显然与广东不同。”浙江省外经贸厅综合处处长张钱江说。
与浙江省的外贸结构截然相反的是,广东省出口一直以加工贸易为主。今年上半年,一般贸易占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29%,加工贸易占7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64%。
“影响外贸形势的最根本原因是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相对于一般贸易受到的影响,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更高,受外部影响更大。”广东省政府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
“广东的一般贸易,不仅在占比上较小,更重要的是缺经验。浙江一行,取经验为首要目的。”他说。
不仅如此,珠三角一般贸易往往由加工贸易带动,比如采购商下100万美元加工贸易订单,出口企业往往会借用该采购商的渠道再进行一小部分的一般贸易。因此,目前低迷的国际市场对广东省的一般贸易影响尤其大。
“我们加工贸易的订单减少30%,而一般贸易就跟着减少了一半。”广东浩特电器总经理梁宏胜说。
以一般贸易补缺加工贸易
广东省的这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引起了全省上下的广泛关注。
记者获得的一份来自广东省经贸系统的文件指出:“我省应加大扶持一般贸易力度,以减小加工贸易订单迅速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要保中小型出口企业,另一方面我们要扩大一般贸易来补回流失的加工贸易。”上述广东省政府官员说。
但这谈何容易。
“一般贸易出口时遇到的困难肯定要比加工贸易多,一般贸易的出口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度、销售渠道和稳定的市场。而加工贸易相当大部分已由母公司在国际市场建成较固定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有技术的企业仍更愿意选择贴牌出口的原因。”广东省外经贸厅官员对本报记者分析。
来自广东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涉及去年调低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出口同比下降2.2%,回落32.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回落58.4百分点;取消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出口同比下降22.9%,回落57.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回落94.1个百分点。
此外,上半年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和进料加工出口结汇少收入260.65亿元。
“此次取道浙江,正是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尽快寻找广东一般贸易的下一步方向,我们迫切需要提高一般贸易水平、扩大一般贸易份额。”上述参与调研的广东省政府官员对记者说。
“一般贸易在广东省外贸占比较低,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一般贸易也是目前广东省外贸的突破口。”广东省外经贸厅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下半年对一般贸易,还会陆续有利好政策进行扶持。”
而此前,广东省自行拨付的3.1亿新增的外贸扶持资金里,其中1.6亿正是对建筑、陶瓷以及部分钢铁制品、纺织服装、塑料、玩具、箱包、鞋类等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的一般贸易出口给予退税退差的资助。
记者还获悉,上述广东省政府一般贸易会议上要求,全省各市外经贸部门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再次加大力度支持一般贸易出口,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特别是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的产品以及优势特色产品的出口。
而据广东省外经贸厅统计,2007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广东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77.4%,进口占机电产品进口总额的63.7%。其中,高新技术机电出口产品中,85.5%以加工贸易方式实现。
“促一般贸易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私营企业出口水平,更是广东外贸结构调整中的大方向。”上述参与调研的官员说,提升一般贸易的水平,很大程度就能改变目前广东这种“空心外贸”的局面。
澳大利亚矿业集团力拓(Rio Tinto)昨日表示,它渴望利用与中国国有铝生产商中国铝业(Chinalco)日益紧密的关系,在全球各地进行合作,乃至扩大力拓在华业务。
今年2月,中铝出其不意地买入力拓9%的股份,成为力拓最大股东。后者昨日公布了半年度基本盈利状况。
澳大利亚财长韦恩·斯旺(Wayne Swan)昨日表示,将允许中国最大的铝生产商中国铝业收购力拓不超过14.99%的伦敦上市股份——相当于该矿业公司在澳大利亚和伦敦上市总股本的11%。
中铝昨日表示,对现在有增持的选择余地感到高兴。力拓董事长保罗·斯金纳(Paul Skinner)表示,中铝目前尚未清楚说明持有力拓股权的长期计划。
一些分析师认为,中铝买入力拓股份,是为了阻击竞争对手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对力拓的敌意收购。其他分析师则认为,如果必和必拓成功收购力拓,但根据协议须出售资产,那么中铝可借此成为近水楼台。
斯金纳表示:“我们与中铝的关系还处在山脚,但我们期望……有合作的机会。”这可能包括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联手建设港口及铁路设施,供两公司在相毗邻的矾土矿项目使用。
力拓首席执行官汤姆·艾尔巴尼斯(Tom Albanese)表示,对力拓来说,与中铝的新关系可能还有另一有利之处,即便于力拓进一步涉足中国的矿藏。
但他表示,探明这些资源需要大量的勘探工程。“我已与中国政府商谈过。我们愿意勘探更多资源,但我们首先需要获得更多的使用保障。”目前,力拓只有0.5%的勘探预算用于中国。
斯金纳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决定鼓励外国公司在西部地区进行勘探,那么凭借与中铝的关系,力拓就有更好的、率先勘探的机会。“这应该是双赢的局面,但可能需要时间。在采矿业,我们必须有耐心。”
中国高层对投资海外金融机构态度趋于谨慎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竞购德国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的计划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领导人不愿及时地批准此笔交易。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投资西方金融机构,中国政府的态度变得越来越谨慎。
中国国务院迟迟不肯批准国开行以100亿美元竞购德累斯顿银行的多数股权,是北京态度转向谨慎的又一个征兆。中国去年对西方金融机构作出了多项投资,其中多数投资的价值缩水。今年以来,中国政府未批准任何一项针对海外金融机构的重大投资。
国开行今年1月开始着手准备以约100亿美元从德国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手中收购德累斯顿银行约50%股权的方案。但国开行最终未能提交正式的收购建议,而安联已于上周末同意将德累斯顿银行出售给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
根据国开行拟定的计划,如果此次竞购成功,它将在未来数年内逐步提高对德累斯顿银行的持股至74%。其出价可能采取全现金的方式,而德国商业银行提出的是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总价值为142亿美元。
国开行的条件引起了德国工会、德累斯顿银行管理层及部分德国政客的兴趣,因为国开行准备保留该行全部员工,而德国商业银行已宣布将在两家银行裁员9000人左右。
但了解内情的人士指出,究竟安联是将国开行视为真正的竞购方,还是将这家行事隐秘、财力雄厚的中国机构竞购者作为一种谈判策略,以促使德国商业银行达成协议,始终是一个谜。
“相对于管理德累斯顿银行而言,收购该行将是比较容易的,国开行要管理该行会很困难。”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国务院明显热情不高,而安联可不想最后两头落空。”
银行业人士及律师表示,北京目前发布了许多法规草案,打算对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实施更为规范和制度化的审批程序。
据了解待批金融业交易的人士表示,各部门官员已发出信号,各项审批程序遭到拖延,是因为要求加强审查的新指导方针所致。
“中国因为(西方)市场崩盘而蒙受损失,肯定已变得更为谨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表示。“也有舆论批评巨额公共资金掌控在少数几个资质不够的人手中。”
国开行因去年7月对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的投资而饱受国内官员及公众的诟病。
英国中小板市场遭遇“退市潮”
许多国际公司纷纷离开英国中小板市场,这不禁让人怀疑:伦敦另类投资市场(AIM)是否正逐渐丧失吸引力?
自今年4月以来,十多家公司要么己经退市,或准备退市,要么寻求去其它市场上市。
事实上,自该市场1995年成立以来,在此上市的公司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截至上周末,伦敦另类投资市场有1626家上市公司,而1月1日为1694家。
上周,澳大利亚的E-Pay亚洲(e-Pay Asia)表示,将专注于在本国上市,之前,澳大利业天山金田(TianShan Goldfields)、加拿大March Networks和Medoro Resources以及美国Galapagos等公司也纷纷从伦敦另类投资市场退市,转回本国上市。
离开伦敦另类投资市场和爱尔兰交易所、转投美国上市的生物科技集团Amarin表示:“流动性一直非常有限,而且我们要保持纳斯达克(Nasdaq)以外的上市身份,其成本和行政负担相当人。”
Amarin和人多数即将退市的其它公司都规模极小,并且缺乏流动性。不过,其它统计数据给出了更严酷的解读。
今年迄今,通过新发行筹集的资金总量约为10亿英镑(合1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47亿英镑。二级市场的融资金额为26亿英镑,大约减少了一半。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的安德鲁·史密斯(Andrew Smith)表示:“目前盛宴已散。”该公司专门协助自然资源类公司在中小板市场上市。
“这是一个小型股市场,因此流动性要差得多,但大家进入时就知道这些。目前陷于周期的这个阶段,既不是这个市场的错,也不是公司的错(如果它们继续运营良好)。”
随着数百家公司于2005年和2006年上市,伦敦另类投资市场似乎已成为金融城机构完全接受的市场。但随着去年底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给公司上市踩下了“刹车”,至今年4月,上市数量已一落千丈。
数月后,帮助公司来此上市的保荐机构Arbuthnot的一项调查显示,机构投资者投资该市场的意愿已明显减弱。今年,只有38%的机构投资者准备加大对伦敦另类投资市场的投资,这一比例低于去年的47%和2006年的62%。缺乏机构资金己导致了恶性循环。一位经纪人表示,他有一批机构有兴趣买进的股票,但与机构打算出手的股票相比,少得微不足道。它们无从获取新资金,因此为了买进好的公司,它们首先得卖掉差公司的股票。
这表明伦敦另类投资市场的主要问题在于公司普遍市值小,缺乏流动性。在此上市的首批中国企业之一、混凝土泵专业制造商佳尔华(Jarlway)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长期关注伦敦另类投资市场的人,会记得伦敦证交所(London Stock Exchange)首席执行官克拉拉·弗斯(Clara Furse)曾将中国企业描述成“明天的橡树”。但结果佳尔华成了掉在石地上的橡果。
佳尔华2005年以每股30便士的价格募资125万英镑,但在当年晚些时候的两次评级下调后,一直未能恢复过来。周一,当该公司宣布准备退市时,其市值仅为31万英镑。
不过,另一家保荐机构Fairfax的业当·哈特(Adam Hart)辩称,这并不是伦敦另类投资市场特有的问题,而是“全球中小板市场的问题”。
截至7月31日的一年内,伦敦另类投资市场的总市值跌去了27%,至790亿英镑。如同对中小板市场的预期一样,其跌幅要高主于主板市场同期内21%的跌幅,但并非太不同步。
哈特辩称,小公司更容易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它们来上市的首要原因就是募资。在目前的环境下,它们可能仍然需要筹资,但这个市场已不再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这就必然会导致一些公司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