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节能减排 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7%,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6.3%,单位GDP能耗下降2.2%,“十一五”前四年累计下降14.3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工业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耗的71.2%,同比增长3.6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62%。从数据上看,工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的大户,重工业增长11.5%,轻工业增长9.7%,重工业增长仍快于轻工业增长速度。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短时期内工业的主体地位将不会改变,但长期积累的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对我国以出口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带来了影响。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以保GDP增长为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转方式调结构”是今后工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粗放的增长方式、依赖规模效益的企业发展模式,既影响工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也加剧了能源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的压力。目前,我国粗钢、造船、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的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的39%、36%、43%、50%和50%,“两高”行业的发展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与外贸依赖型的经济结构有直接关系。另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30%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是由直接或间接出口产生的。
加强工业节能减排,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国必须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总体需求下,促进增长由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素质、管理创新转变。从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发展现状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时机都已成熟。
第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制造大国,工业发展从规模扩张必须转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第二,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经济发展方式从不可持续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问题。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鲁尔区、美国匹兹堡等传统工业城市,都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工业城市转型不是简单的改造,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传统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第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控制增量、调整存量,已成为大势所趋。工业发展要讲内涵、讲质量、讲效益、增量要高起点,存量要上水平。要靠市场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把落后产能坚决淘汰掉。应引导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大效益。
第四,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一方面,我国工业长期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工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大力挖掘节能潜力,来支撑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可以预见,我国工业仍将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只有在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上取得突破,才能实现工业节能减排的跨越式发展。
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今年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是:一是坚决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各项任务。二是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三是大力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四是认真开展能耗限额执行情况专项督查。五是积极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六是尽快建立工业节能减排监测预警体系。七是发动全民参与工业节能减排。上述措施表明了工信系统坚决与中央保持一致,从维护大局出发,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