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农业需要南北协调
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未来“碳政治”的博弈依然会继续,如何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恪守公正原则,实现南北协调发展,是世界经济领域亟待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
当前世界农业正处在一个由“高碳”向“低碳”的重大转型期。低碳农业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催生的生态革命产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指出,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人为排放的13.5%;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其发表的一份由全球400多位科学家撰写的报告《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2008)》中进一步指出:“世界需要一个从严重依赖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品、对环境破坏很大的农业模式转化为对环境友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民生计的生态农业模式。”在世界多国共同反思高碳农业弊端的同时,世界农业随之步入新型的有机、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期,即低碳农业经济时代。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应打造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基础,从依靠化石能源向依靠太阳能等方向转变,追求低耗、低排、低污和碳汇,使低碳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特性得到加强,实现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向转变。
南北发展不均衡是当前世界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农业现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素有“南美粮仓”之称的阿根廷,已经打破“种地必须先耕”的传统,实行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巴西政府于2010年制订了“低碳排放农业计划”,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农林牧一体化生产、农作物轮作,并推广生物固氮技术、整治退化草场等;我国在生态农业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应用,重建农业湿地系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虽然取得进步,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因气候变化引发的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而遭受极大影响。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中称发展中国家将承受气候变化潜在影响的75%—80%,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对农业依赖性强。
低碳农业现已突破经济范畴,上升到政治范畴。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劣势直接导致其在“低碳国际”的弱势地位。发达国家因具有较为丰富的农业碳汇政策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国际碳市场及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和决策权。
到目前为止,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获得被国际认可的碳排放系数。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及随后的气候会议中,美国等发达国家代表团在“透明度”问题上对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制造压力,双方在与碳减排相关的国家权益方面比较对立。低碳农业随同低碳经济整体上升为一个关于国际政治话语权争夺并重组的政治问题,成为“碳政治”演化的一个分支。
未来“碳政治”的博弈依然会继续,如何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恪守公正原则,实现南北协调发展,是世界经济领域亟待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