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节能文化找个支点

节能文化是思想范畴的,如果停留在思想上,它只是一种形态,一种符号。中国节能减排需要有节能文化环境的培养,同时更需要节能文化的落地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十二五”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

阿基米德那句“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已经成为经典,他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节能文化的支点在哪里?

 

把节能减排上升到文化高度是节能减排工作的最大亮点,培养和推进节能文化是解决中国节能减排问题乃至全球节能减排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只强调节能文化的本位意义是没有价值的,文化终归属于思想范畴,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脱离了对现实行为手段的运用,就好像灵魂游离于身体之外,其节能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就显得事倍功半了。因此,节能文化需要一个载体去实现。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这不仅是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市场化机制的认可,同时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节能文化与合同能源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成为最终实现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一个重要抓手。

 

节能文化需要一个支点

谈文化好,而且很美,感觉任何事物一旦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它就具有了一种可以延续的灵魂,但我们应该思量的不是表面的繁华,而是作为文化应该被赋予为这个社会和人类服务所需要的生命内涵。

节能宣传周自1991年以来,连续21年的推进与总结,现在发展成为全民行动,“节能我行动”不再是停留在口头的一句口号,而是较为普遍的行为规范准则,更是一种文化思潮愿景向节能核心价值观转变的具体体现,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能否将节能文化转变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让这种生产力为节能产业去服务,这还需要我们付出着实有效的行动。

节能文化对于中国的节能减排来说,它是一个助推器。目前,节能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意识固态化行为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难就难在如何将节能行为意识转变为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和手段,从此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行为,它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的作用就是将节能文化变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具体操作模式,辅助和规范高耗能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自觉行为意识,促进“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实现,否则,所构建的节能文化都将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看上去轰轰烈烈,美轮美奂,实际而不实用。

节能文化的支点,是支撑中国节能减排的着力点。而这个支点对于节能领域来说,合同能源管理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节能文化依靠合同能源管理这个支点作为支撑,才有平衡,才能稳定,节能减排工作才能得以落得实处;而合同能源管理作为节能文化执行层面的一种手段,进而将节能文化落地起的推进作用。

 

节能文化助推合同能源管理

细观节能减排市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推广的现状说明,早期的中国节能减排市场机制中缺失了对节能文化氛围的培育。为此,耗能企业对节能的理解、认识以及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用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而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场推广方面尽管耗费了大量精力,但收效还是没有达到原来的预期。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同年又颁布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政策上的扶持,使得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国内得到广泛关注与推广。

时下,随着能源文化在世界各国间的确立,中国节能的大环境逐步形成,节能文化也孕育而生,节能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形态影响着节能减排效果,同样,节能文化也在促进着合同能源管理的进一步提升。

首先,耗能企业以开放的态度看待节能减排。当节能文化成为时尚时,耗能企业的态度随之改变,因为影响企业决策的最终因素是人,而人是受到节能文化的渗透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接受,其接受程度自然就高,思想上的共鸣成为企业决策者唯一的途径。

其次,合同能源管理的双赢机制与节能文化具有相同属性。节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广泛性、分享性和参与性,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共赢性,将用能企业和节能服务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参与性,只有在统一文化影响的背景下,双方的意愿才能具有了一致性。这样,用能企业选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减排,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再者,节能文化与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性。节能文化的诞生是由建国初期国家领袖们的“节约意识”,再到2010年欧洲能源论坛的“能源文化”演变而来;而合同能源管理自1998年引入中国后,在中国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实践,节能文化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都是这个时代发展需求必然的选择。现阶段,人类社会对节能的迫切需求以及为这个迫切需求而寻求解决之道,都是遵循了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

节能文化的构建,对于合同能源管理来说,将有力地推动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进程,因为在节能文化的影响下,合同能源管理不再是生硬的推介和宣传,而是将节能文化注入到这种市场机制中,使其提高了节能行为意识的认知广度和深度。

 

节能文化终极践行者

《荀子.儒效》中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的名句,的确,知之不若行之。节能文化的社会形态已经存在,即是“知”,而作为其落地的手段,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解决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即是“行”。我们奉行的“知行合一”,便是将节能文化落地于合同能源管理的践行中。

用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王阳明的释义来看待“知”与“行”,知行本来是一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知而不能行,只是不知。如今,知,只是造就了行的可能,具体的行与否还需要经过人脑的选择进行决定,而人的选择和判断,受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的制约。理性的被定义为我们所谓的道理,感性的则是自身本能的驱使。

节能文化的构建,鄙弃自我的本位主义思想,将企业乃至全民的思想意识自然和谐地统一,“共识”推动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最终践行,而合同能源管理的顺利推广和落实又反作用于中国的节能减排,两者相得益彰。

节能文化的形成和广泛传播,为合同能源管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机会,特别是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更是让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市场化节能机制如虎添翼。在节能文化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节能服务公司从节能理念转为节能行动,无论是拥有大量资金的投资者,还是具有先进使用技术产品的制造者,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节能文化,进而推动并弘扬着节能文化。正是这群节能文化的践行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实际向国人和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节能文化的无限魅力!

 

作者:宁涛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