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机遇 广州打造全国最大汽车基地

   随着日系三大整车厂的落户,以及本田轿车出口基地的建成,广州三大汽车产业基地的格局初步成形:广州东部的广州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广州北部的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广州南部的南沙汽车产业基地,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日系背景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2007年,广州汽车制造业生产轿车78.34万辆,实现产值1622.26亿元。

  2007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1622.26亿元,增长37.4%;汽车制造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7.2%.

  1985年3月,通过与法国标致的合作,广州有了现代汽车工业;12年之后,标致黯然退出合资公司,广州被扣上了“不会搞大工业”的帽子,成为广州在90年代中后期跌入谷底的标志性事件。

  从1998年广州本田成立开始,广州汽车工业开始腾飞,先后吸引了日系三大巨头本田、日产和丰田落户,汽车业上升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石化、钢铁等其他重工业的发展。

  眼下,广州已经形成东部、南沙、花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未来将主要承担发展汽车业的重任。广州计划再投入300亿元,并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指向产能突破100万辆、总产值达3000亿元的宏大目标。广州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底特律”。

  “最后一次机遇”

  只有体会到失去的痛苦,才知道珍惜。广州汽车工业最初的发展,印证了这个道理。

  众所周知,广州现代汽车工业是从广州标致成立开始计算的。当时广标的成立仅比国内第一个轿车合资项目上海大众晚5个月。此后的9年时间,广标产轿车畅销无阻,一度风光无限。可惜好景不长,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下,广州标致没有能适时调整,最终因为负债过重出局。

  当时广东省政府不得不把汽车工业从广东省的支柱产业名单中划去。而中央一位领导则批评广州只会做些小生意,不会搞大工业。广州试图发展现代重工业的尝试遭遇了重挫。

  广州汽车工业由此经历了第一轮沉浮,从短暂的风光到失去时的落寞。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失败的经历,广州更加渴求能重新赢得肯定,因此在引进重大项目时,更加谨慎小心。

  广州重振汽车工业,是从收拾广州标致的“烂摊子”开始的。为能盘活广州标致既有资产,广州先后联络了现代、菲亚特、欧宝、福特等多达12家全球汽车业巨头,争取为新项目赢得更好的发展条件。

  1998年6月,经过复杂挑选和多轮谈判,广州汽车集团与本田汽车达成合资协议,广州本田出世。对于这个难得的机遇,广东省各方都相当重视。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则指出:“这也可能是广州最后一次机遇了,只能干好,不能干坏!”

  广州摘帽

  这时的广州,强烈希望能重新证明自己,摘掉“不会搞大工业”的大帽,因此对新来的机遇尤为重视。

  在万众期待和各方呵护之下,广州本田稳扎稳打,生产规模、产销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走出了一条“少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独特发展模式。从最初的3万辆到5万辆,再到12万辆、24万辆、36万辆,广州本田的产销规模不断跨越式发展。广州本田还创造了1998年完成重组———1999年投产———2000年便开始盈利的“神话”。

  广州本田的成功对于广州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因为这证明了广东省、广州市有能力发展汽车产业,也为后来东风日产进驻广州、以及广汽与丰田汽车、日野汽车联姻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0年4月,风神汽车公司在花都成立;2003年东风与日产全面合资,风神升级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2005年《东风日产行动纲领》出炉后,东风日产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通道。2007年,东风日产销量超过27万辆,成为国内车市上主流乘用车企业之一。这意味着在过去的4年中,东风日产增长了4倍。更重要的是,东风日产带动了花都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花都汽车城建立后,到2008年3月为止,共有9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落户,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本田和日产相继在广州取得成功后,日本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丰田汽车也来到了广州。2004年9月,广州丰田成立。其投产的首款新车凯美瑞再现了雅阁当年的加价神话。凯美瑞上市后的半年时间里,广州丰田就实现了5亿元的盈利。2007年,广州丰田凭一款车产销突破17万辆。

  随着日系三大整车厂的落户,以及本田轿车出口基地的建成,广州三大汽车产业基地的格局初步成形:广州东部的广州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广州北部的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广州南部的南沙汽车产业基地,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日系背景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2007年,广州汽车制造业生产轿车78.34万辆,实现产值1622.26亿元。

  2007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1622.26亿元,增长37.4%;汽车制造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7.2%.

  据海关统计,广东汽车出口总额全国第一,广州轿车产量全国第二;以广州为领军的广东汽车工业,“十五”期间的产量、产值都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广东九大工业产业、广州三大支柱产业中增长最快、最耀眼的亮点。

  “走出了历史的底部”

  过去10年的成功发展,使得汽车业成为“广东工业产业的骄傲”。广州市政府特邀顾问李林告诉记者,随着汽车业发展成熟,其逐渐上升为广州的龙头产业,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广东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广州的形象。

  长期关注珠三角问题的独立政经评论员金心异则认为,汽车业大获全胜让广州对自己发展重化工业的信心大增。正是有了这次成功,广州开始进一步谋划在南沙建立千万吨级炼油厂和100万吨级乙烯工厂。“广州产业经济历史上最不好看的一页终于被完全掀了过去,广州走出了自己的历史底部。”

  省长黄华华则说,广州发展汽车工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广州乃至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全省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下一阶段的发展,知名汽车业分析师贾新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汽车工业应学会在更大范围来考虑下一步发展:不能仅限于广汽,应吸引更多汽车企业落户;不能仅限于整车项目,对零部件企业的关注不能松懈;最后不能限于国内市场,而应面向全球市场。

  广州汽车工业中一些薄弱环节也有待加强。首先是核心技术掌握的缺失,目前广州的汽车主要以CKD(全散件组装)和SKD(半散件组装)方式生产,核心技术完全依赖合资外方,经营风险集中。而目前广汽集团等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都不够。

  其次,目前广州汽车业产品线都集中在轿车上,商用车板块仍相当薄弱。对于一个志在成为“底特律”的城市来说,这种短板不容忽视。另外,三大日系合资企业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和东风日产产品线也过于雷同,不利于分散市场风险。再次,尽管经过了10多年积累,但广州汽车业的人才基础仍比较薄弱,高端研发人才尤为缺乏。

  贾新光还提醒说,广州的汽车文化氛围不强,组织的相关文化活动不多。另外,广州对发展汽车业相关的服务领域关注有待加强,比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

  ■旁边报道

  广州目标:全国最大

  300亿杠杆撬动3000亿

  被视为“后来者”的广州,在轿车产量上已经开始有实力向老大上海“叫板”,并且在实际“含金量”上早已超过后者。

  站在年产销规模78万辆的规模上,广州试图维持一如既往的高增长,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车市,要实现并不容易。

  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工业增速出现回落9.3个百分点,而汽车制造业增速大幅回落是主要因素。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875.02亿元,增长5.7%,增速回落46.0个百分点。

  尽管这一统计数据或许只是暂时现象,但广州汽车业确实遇到了后续增长的难题。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汽车产销量出现了增速回落的情况,很多汽车企业要维持原来的产销规模有不小的压力。广州汽车业需要新的增长引擎。

  7月4日,全省重点项目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其中,属先进制造业之一的广州汽车产业基地及配套建设项目将获得300亿元的投资。

  除了政府大笔投入外,广州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筹谋下一步发展规划。目前广汽集团正在积极推进上市事宜,计划年内完成上市。广汽旗下广州丰田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第二工厂。广州本田也在积极推进自主品牌研发项目,启用全新自主标识首款新车将于2010年正式投产。东风日产在花都形成了36万辆整车和36万台发动机的能力,并建立了华南地区最大的乘用车技术中心。商用车领域,广汽日野项目去年年底已经奠基,2009年中期投产后将形成年产重卡2万辆、轻卡3万辆的规模。整个所有客车资产的广汽客车公司上个月已经挂牌成立。

  上述重大项目将集中在2010年投产,届时广州汽车工业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广州的目标是,到2010年,产销规模突破100万辆、总产值达3000亿元。

  去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考察了省内主要汽车企业后提出要求:广州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推动汽车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力争把广州市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 (记者 黄习伟)

  ■地理参照

  承接广州辐射:增城50亿建汽车产业基地

  按照广州市“东进”战略,增城市将以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等先进制造业,与黄埔、广州开发区形成三点一线的广州东部汽车产业带,成为广州市三大汽车产业板块之一。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规划控制面积22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50亿元,目前已开发建设首期6平方公里,以打造广州东部汽车产业高新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核心区域为目标,以广本增城工厂为龙头,以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为主导,大力发展高质量经济。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5年内工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增城还将以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为核心,整合增城南部600多平方公里工业集聚区,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污染少的骨干企业。

上一页:--暂无--
下一页:--暂无--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