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专刊(第三十二期)

广州市荔湾区实施腾笼换鸟战略以产业转移推动中心城区功能改造

  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把推进产业转移工作与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荔湾区转出企业125家,改造面积100万平方米,引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85家,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产业转移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荔湾区加强与梅州、阳江、湛江等地区的经济合作,通过加强政策和招商引导,有序转移低端产业,大力引入高端产业。其中,信义会馆和广东塑料交易所是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信义会馆的前身是原广东水利水电机械设备制造厂,该厂转移后,在原址上建立信义会馆。目前,会馆引入新商家,改造成集艺术博览、商务信息、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端产业集聚地。2009年,信义会馆营业额达1.8亿元,带动全区创意产业营业额突破20亿元。广东塑料交易所原是一家塑料加工生产厂,该厂转移后,在原址上建立广东塑料交易所。目前,交易所拥有国内外客户30多万家,信息注册用户30多万家,创立广塑指数成为中国塑料第一指数2009年,交易所成交总量达1600万吨,交易金额突破2000亿元,占行业比重的30%,上缴税收5000多万元。

  ——产业转移促进了城市功能转型。大力推进白鹅潭经济圈十三行商圈建设,全力打造广州市一流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物流商贸、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数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电科技等新型工业。结合城区改造,利用退二腾出的老洋房、旧厂房和旧仓库发展创意文化。通过退二进三提升中央商务区范围内建筑价值,增加租金收益和税收。目前,两圈带动、两轮驱动(白鹅潭经济圈、十三行商圈以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产业转移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整合沿江、沿涌、商贸繁华区、文化旅游风情区等黄金地段的闲置厂房资源,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培育创意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康王路总部经济带正逐步形成,广东光电基地和西塱数控装备基地等新型工业聚集地已吸引大批高素质企业入驻,沙面和白鹅潭等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前景,荔湾区现代产业集聚效应凸显。2009年,荔湾区生产总值实现522.88亿元,同比增长10%。第二、三产业对全区GDP贡献率分别为29.8%70.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和7.0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7.17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34.9%,成为推动荔湾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荔湾区的主要做法是从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着手,以五抓五促确保产业转移工作深入开展。

  (一)抓责任落实促转移。成立区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各部门、各街道工作目标责任,责任到人推动工作。 

  (二)抓产业规划促转移。制定《关于落实广州市建设首善之区推动荔湾科学发展发展的决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试行办法》等文件,并编制完成新型工业发展规划、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白鹅潭经济圈发展概念规划、十三行国际商圈发展概念规划以及批发市场园区化改造规划,以规划指导产业转型和调整升级。

  (三)抓政策引导促转移。积极引导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向市区10个承接园、省内4个共建产业园和省外转移;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先后建成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基地、东沙工贸基地等双转移示范区。

  (四)抓招商引资促转移。全面摸查区内招商资源,并建立区内拟转移企业名册,分类包装并开展专题招商;建立两个中心、两支队伍(即投资促进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和招商引资队伍、服务企业队伍),近三年累计推出招商项目161个。

  (五)抓贴心服务促转移。区经贸部门面向企业提供交执照工程,实行跟踪、唤醒和延伸服务,全面增强企业立足荔湾做大做强的信心;建立健全就业管理服务体系,近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4期,培训人数1233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超额完成再就业培训任务。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