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移”战略实施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

“双转移”战略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基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理性把握,以科学发展的新视角谋划广东未来发展而作出的长期战略决策;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应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的重大抉择。“双转移”战略实施3年多以来,实现了广东产业转入地与转出地互利共赢、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基本判断:初步达到了优化全省产业区域布局目的,区域经济科学、协调发展新局面逐步形成

首先,“双转移”战略是广东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主动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广东提出和实施“双转移”战略,正是尊重和顺应市场要求的自觉选择。在推进“双转移”过程中,政府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产业与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顺势而为,采取多项扶持政策,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环珠三角地区转移,为珠三角发展高端产业腾出空间,初步达到全省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的目的。

其次,“双转移”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带动产业升级、实现区域全面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珠三角地区在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同时,加快引进和布局高端产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粤东西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十分重视在推进工业化和生态环境保护间取得平衡,并结合当地的资源状况,着力打造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走集群化、延长产业链的路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移之路。全省区域经济科学、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正逐步形成。

产业转移路径:政府引导与遵循市场规律相结合,产业有序转移

“双转移”战略基本立足点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资金、劳动力、培训机构等优化配置;政府顺势而为,在宏观上指导和推动工作,营造有利于“双转移”的环境。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同时采取竞争式扶持办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在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形成成本洼地,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向东西北地区迁移,引导资金和各项生产要素向产业转移承接地集聚。

目前产业转移布局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在成本上升、土地紧张等因素构成的转出推力下,珠三角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沿着交通干线按照距离珠三角的远近进行布点,逐步转移到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的粤东西北地区,形成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济圈等“扇状”转移趋势。出于规模扩张、市场和产业链配套的考虑,对区位及交通运输条件要求较高的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或配套产业开始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环珠三角地区梯度转移,延伸产业链。由于基础设施、环境容量等因素限制,对港口等交通条件要求高的石化、钢铁、船舶等重化工业开始逐步转移到港口条件好、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大、海陆空交通便利的东西两翼沿海城市。

转入地:粤东西北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区域协调发展雏形初现

“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东西北地区通过承接珠三角的转出产业,加强了与珠三角的产业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业错位和配套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有力地带动了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全省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正在得到遏制。2009年,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东西北地区的生产总值、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珠三角地区。

转出地:珠三角加快布局新兴战略性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

“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随着劳动密集型、部分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快布局,珠三角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从轻型化到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的转变。2009年,IBM在珠三角设立研发中心,新加坡知识城落户广州开发区,船舶巨头中国船舶集团、电力设备龙头东方电气集团、航空巨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国”字号企业纷纷进驻珠三角,使得珠三角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各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广州按照集聚发展、优化提升、错位发展、生态保护四个原则,引导产业低端环节和劳动力分别向中心城区外围、省内和省外有序转移;市内主要着眼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宜居城市。深圳高新技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和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突破9000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提高到60%

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业集约发展和环境保护“比翼齐飞”,科学发展局面日益形成

各地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发展问题,在规划、环保、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多方面明确入园项目的准入条件,严禁“两高一资”类项目入园。同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新建项目不批准建设,从而大大加快了粤东西北地区走环保、集约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步伐。

产业转移双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合作共赢模式初步形成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转出地和承接地双方政府不断完善和创新合作机制,在推动产业转移和加快园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形成了推动产业转移的政府合作工作机制,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双方政府对产业转移园的资金投入机制,产业转出方和承接方政府逐步形成合作共赢模式。如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实践,探索出多项新机制,为创新产业转移园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强华模式”和市县共建共享机制。

劳动力转移: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区域配置明显优化,东西北地区劳动力结构不断改善

“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产业转移带动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促使欠发达地区人口总量和结构改善,初步形成了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明显优化的局面。产业转移工业园大量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新增就业初步实现了“两升两降”,即本省农村劳动力就业上升,外省劳动力就业下降;东西北地区就业上升,珠三角地区就业下降。劳动力有效转移还提高了农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年务工收入达到1300多亿元,非农收入占农民收入总额由2000年的54.2%增长到2008年的71%。
                                                                                                    来源:广东工业园区网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